第六章 发现商机创造商机(第3页)
后来小陈经过认真地调查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一条生财之道。于是他在商场附近开了个“男士休闲吧”。为了吸引男士,他使用了很多免费的招数,还准备了桌椅、茶水饮料、电脑上网、各种杂志等等。免费开放后,“男士休闲吧”里几乎座无虚席,虽然免费开放,但来的人多,出售的茶水饮料收入大大增加,盈亏相抵,收支平衡。
随着男士休闭吧的影响越来越大,小陈的服务也越来越完善,推出的相关服务越来越多,不但是陪老婆购物的男士喜欢来这里歇脚,而且很多外地来的客商也把这里作为约会朋友洽谈生意的好地方。小商铺设有会客室,他们也会把这里作为临时会客室。有时有一些孤单的男士也喜欢来这里转一转,因为这里有各种报刊,可以上网、听音乐…
经过几年的发展,小陈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且在很多商场附近开起了男士休闲吧的连锁店。
商场就是战场,竞争就是战争。在这个复杂而又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鼓足勇气,运用自己的智谋克服困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商机。
福州人王辉曾在欧洲经商,但经营状况一直不佳,赔多赚少。“屋漏偏遭连夜雨“,一次在阿尔巴尼亚路遇歹徒殴打致伤,心灰意冷的王辉住进了医院。王辉为了赚钱浪迹天涯,谁知不仅赔了钱,差点还赔了命。面对人生低谷,王辉并没有绝望,而是由此发现了商机。他通过住院发现,阿尔巴尼亚不产药品,它的药品主要依靠从别国进口。于是,他灵机一动,何不从中国引药品来呢?他凭着福州人的坚韧开始行动.经过不少努力,他做起了药品批发,主要批发中国出口药品。1995年,阿尔巴尼亚实行药品注册登记,王辉第一个抢注。他的公司现已成为中国药品进入阿尔巴尼亚的全权代理,进口量是该国药品的40%,进入该国税收二百强之一。
一个失败者不一定能转变成一个成功者,但是一个成功者,一定曾经是个失败者。面对困境,出路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能鼓起勇气,以沉着稳重的态度面对困境,希望往往就潜藏在困境中。而且,最深刻的苦痛往往孕育着最大的转机,因为它使人坚强,使人有机会发掘自我的潜力。
6。相信机会就在身边
在现代商战中,机遇常常是以瞬间形式出现的。即使只早抓住了一分钟,都会在商战中击败对手,赢利获胜,谁动作慢了一步,也就失去了机遇,就可能因此一败涂地。要想抓这种易逝的机遇,不但需要有很强的抓寻意识及很强的敏感性,而且还需要有快速的思维和决策能力的配合。机遇之所以难以把握,除了稍纵即逝,另一个原因就是它总在意料不及之处出现,而且一开始并不是那么显眼,这就使得一些不敏感的人难以发现它,而容易轻率地忽略它的出现和存在。在某些情况下,机遇有可能是慢效的,甚至一开始完全不能给人以机遇的印象,这就更需要一个人有准备、有信心,深入地了解市场的来龙去脉,坚定自己的判断,这就是机遇,相信机遇就在身边。
黄乃裳就是一个时刻留意身边机遇,善于抓住机遇的人。
黄乃裳,号绂丞,1849年7月(清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六都湖峰乡。父亲黄庆渡以术工为业,过着清贫的生活。黄乃裳自幼勤奋好学,在家乡度过半耕半读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乃裳18岁时,基督教传至乡邑,他与族叔福居同受洗礼于西人牧师。翌年,开始实习传教。传教期间,他刻苦学习英文,接触西方科学文化和民主思想,开始认识到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技术优胜于中国的封建专制。
黄乃裳先后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力求改革弊制,但均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后,黄乃裳幸得友人照顾逃出京城,返回福建。“满望中国之弱势,得贤君以振兴之”的希望遂成泡影。
黄乃裳是生长在以人多地少、农民无以为生著称的闽西北穷困农村。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进取精神,使他萌生“觅地招农拓荒”的愿望,以解决“故土久愁人太满”的问题。他在《美洲史略》序文中,颂扬哥伦市“并非受禄于官”,而却有“开辟荒旷之思”。决意挈眷南渡新加坡。一则“觅一地旷人稀之处,可容数百万凡以业农者,为桑梓穷无聊赖之同胞辟一生活路径,不至槁饿而死”;一则以远避慈禧“女主之淫威,与夫专制之虐毒”。
1899年9月,黄乃裳举家抵达新加坡,先是经其女婿林文庆介绍,应古友轩印字馆新办《星报》之聘,任该报总编辑。他一面办报,一面遍行英、荷各属地觅农地,虽多不如意,但他矢志不渝。翌年4月,黄乃裳来到当年的英属沙捞越。他不辞劳苦,栉风沐雨,终于在拉让河下游,以当年还是个人烟稀少、偏僻荒凉的小村落——诗巫为中心,上下400里的两岸流域,找到了适宜拓垦的农区。黄乃裳不禁喜出望外,以为如得其地,垦而辟之,海外桃园不足过也。
沙捞越原是归文莱苏丹王朝统治的版图,1841年开始为英人詹姆士·布洛克所统治。黄乃裳在选定以诗巫村落为农垦场场址之后,便返回古晋首府,经华侨总甲必丹王长水的介绍,谒见英人沙捞越二世王查理斯·布洛克,商议移民诗巫开拓农区事。当时,沙捞越境内四处荒野,人烟稀少,正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开发。黄乃裳的到来,恰逢其时,当即由查理斯·布洛克按优惠的条件,同意黄乃裳以新福州港主(农场主的通称)的身份,并以邱菽园和林文庆为担保人,签订了垦殖合约十七款。合约规定:招农工人1000名,小童300名,到拉让河流域垦农。沙捞越英殖民政府贷予开发款,成年人30元、小童10元,并负担每人五元的船费。政府划给垦农每人三亩耕地,20年内免予纳税。政府如需征用垦农已开垦之地,当按时价估买,以偿垦农之损失。政府允予垦农有生产和出售产品的自由,并提供外运和交通匍往来的方便。政府负有维护垦区之治安责任,并允予港主有部分自治权。政府允予垦家在垦殖成功之后,可经营商业,可再自中国招来新移民,并予尽力卧助等。此外,沙捞越英殖民政府还同意黄乃裳所提,将垦区所在地名——诗巫改为新福州。并通告各国邮政,以便通邮。1901年4月,沙捞越英殖民政府的《沙捞越宪报》,正式刊载了有关政府同意黄乃裳创办以新福州命名的垦区的新闻。于是,“新福州”即宣告问世。
缔约后,黄乃裳借得开办费3万元,便回闽筹办招农事。同年六月初,逮经新加坡,他获悉向往已久的孙中山先生也适自澳洲到来,非常高兴。经好友介绍,先后四次前往寓所拜访孙中山。在晤谈中,黄乃裳益加敬佩孙中山的为人“谦冲镇静,学问淹博,满际悲悯”。孙中山对黄乃裳筹办新福州垦区一事,也十分称赞,并大加勉励。与孙中山的会晤和聆听这一番教诲,使黄乃裳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他办好垦区和后来投身辛亥革命的决心。
同年七月,黄乃裳及其助手力昌回到厦门。八月,先后奔走于侯官、闽清、古田、永福等福州府之边县,招募垦农。当初,乡邑农民困与外界隔绝。且谣言诽谤纷纷,故多不愿背井离乡。缝数十日的解释和宣传,终于招得垦农500余人.并筹集了一些种子和农具,招聘了诸工匠和中西医。同年旧历十二月初,由力昌率领第一批60人先往。20天后,黄乃裳亲自率领的第二批400余人也出发,迨至翌年农历正月灯节后二日,即公元1901年3月16日才抵达。故这一天,便成为创办新福州垦区的纪念日。第三批垦农500余人,也来自闽、侯、清、褊、永、古、屏、福七邑,由黄乃裳亲自招募,于1903年5月下旬抵达。至此前后三批,共计招得里农1700余人。其中挈眷往者30余户。
据记载,在黄乃裳开发诗巫之前二三十年,就有新加坡华侨商人来到拉让河流域。他们带来的布匹、瓷器、食盐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换回犀牛角、野牛皮、藤条等土特产品。到新加坡贩卖。当时的诗巫还只是个荒凉的村落。村落四周,更是一片茫茫的原始荒野,刑棘遍地。只因有了一二十户华侨商人,盖起茅草店铺,栖身下来,诗巫村落才逐渐形成小集镇。
黄乃裳率众垦农到来后,即以诗巫集镇为垦区中心,按垦农乡邑分徙拉让河左右两岸,择地而居,他们在每人在所分得的五亩荒地上,或以家庭,或以个人为劳动单位,靠着劳动的双手,冒瘴疠与酷暑,逐毒蛇与猛兽,拔刺斩棘,栉风淋雨,拓荒造田,耕耘播种,造屋建村,铺路架桥,历尽艰辛,含辛茹苦地经营了数十年。
如今的诗巫,已发展成为沙捞越的笫二大城市。市区范围已扩大了数十倍,人口已增长至十余万人。市内高楼林立,街道宽阔,数百家工厂、商店和各种市政公共设施,已显示出了现代化城市的繁荣新貌。市区的居民中,原籍福州的华人约占百分之七八十。华文中小学校六七十所,文化教育相当发达,仅福州籍,就有300余人留学国外,学有成就而获得学位。他们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共同为这个城市的建设贡献所长。
黄乃裳几经周折都无力报孝国民,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个信念。时刻留意身边的机会,并能适时的抓住机遇,终得成功。
7。别人的危机,自己的商机
对于把握机会.有人归于运气的好坏,例如的确有人在劳动时挖出金条或捡到钻石,但把握机会更要靠我们自己。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穷困潦倒,在爱情上也屡遭不幸,成年后叉遭耳聋的厄运,但他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终于成为一代“乐圣”。正如他在给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说:“公爵,你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贝多芬则靠我自己。”
福建人在投机时,只要能赚钱,而且不犯法,就敢于去冒险,其经营的范畴也就十分广泛。所以利用别人的危机,来填满自己的腰包,对福建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在充满战乱的年代,每个投资人一闻到火药味,就会拿出豹一样的速度开溜,以此来保障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但福建商人是不怕死的一群,他们善于从废墟和弹洞中发现商机,无论在阿富汗、南联盟还是伊拉克,呛人的硝烟尚未散尽,他们就出现了。有人甚至戏说,联合国维和部队反应种速,但与福建人相比还是慢一拍。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伊拉克商户有近百家。战争爆发之后,这些商户的第一反应就是在第一时间及时撤出。可是,对于那些胆大心细的福建商人来说,市场的每分变化都会为他们带来致富的机会。他们瞄准时机进行投资,往往占得先机,获得巨额财富。
精明能干的福建商人王厚德在密切关注伊拉克战局的同时,将目光瞄准了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商机上。
王厚德是福州市某外贸公司的经理。他的公司每年主要向伊拉克中东地区出售服装、纺织品、日用品、玩具、鞋等商品。王厚德不愧是一个精明的福建人,在伊拉克战争刚打响时他就想到,那里肯定存在着很大的商机,所以他就赶到沙特阿拉伯去观察情况。经过详细的分析,他准备以沙特阿拉伯为据点,等待时机。
时机刚一到,王厚德所经营的外贸公司就立即在伊拉克设立了一个分公司,由于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这一时期到沙特阿拉伯的伊拉克商人明显减少了,结果导致公司的业务一直很差,甚至有时几天还出现停滞。
当年曾经在阿富汗重建时分到“一杯羹”的王厚德对“伊拉克重建”更是信心十足。据他分析,“一个国家战争之后,百废待兴。就像阿富汗战争之后一样,伊拉克重建之后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无论是在建筑、五金,还是纺织品、小家电以及各种生活必需品等需求量都将大幅度增长。而伊拉克无论是市场潜力、市场规模,还是经济发展潜力,都远远超过阿富汗”。
果然,一切尽在王厚德的预料之中,2002年整个福州对中东地区的出口贸易额达2。3亿美元,以眼镜、打火机、鞋等日用品为主,出口到伊拉克的周边地区。除此之外,对阿拉伯联和酋长国的出口贸易量达到了7。5亿多美元,成为福州市对外贸易的第五太市场。
这样,由于算准了战后的商机,王厚德没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伊拉克市场,轻松自如地赢得了丰富的利润。
投机并不等于蛮干一气,一个高明的投机者,懂得区分良莠,深谙取舍之理。反之,则得不偿失。
福州某一日化企业,于90年代初成立后,以杀虫类产品为重点逐步发展壮大。在杀虫类产品取得一定成功后,该企业制定了宏大的发展战略,要成为多元化、跨行业的大企业集团。在此思想指引下,该企业相继开发了大量的清洁类产品和洗化类产品,比如餐具清洗剂、洁厕灵、洁手液、家具蜡、洁地灵、消毒水、樟脑丸、玻璃清洗剂、洗衣粉等等产品。其品类之全,决不亚于国内任何一家日化企业,可以说典型的人家有,我也有。但是这些产品的销售业绩却是惨不忍睹,绝大多数产品每年的销售额不足百万元,在市场的份额微不足道。而且生产环节的质量问题接二连三,处理售后问题常常把市场部搞得焦头烂额。由于很多产品销量太小品种繁多,销售部门的销售人员常常对本企业的产品都搞不清楚。销量太小,生产部门很难均衡生产,根据市场部的预测生产出来作为库存,而市场部的预测几乎没有准确性,结果不是大量积压就是断货。
该企业在清洁和洗化类产品上所面临的困境,在于他们最初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表现出明显盲从、乱干的投机行为。这一行为开始就为创业种下失败的祸根。
新品开发是企业运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现有的主打产品的地位总有一天需要有其他产品来替代,所以,新品开发的成败一定程度代表着企业的未来。开发市场上没有的全新产品对任何企业来说,都存在着很大白的风险,这就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由此可见,面对上述处境,并不是任何企业都有能力去尝试的。
这种新产品开发上的投机主义对企业危害极大,大量地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完全把成功寄托在偶然性上。但是,在我国的企业中这样近乎玩笑的新品开发却十分普遍,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本身就没有明确的发展愿景和方向,在初次的成功中尝到了一点甜头之后,就夜郎自大地认为自己企业有相当大的能力,还沾沾自喜又理直气壮地宣布“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可以肯定地说在这样的投机思想指引下,企业终有一天会输的精光。改变新产品开发上的投机主义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决策层能否产生明确的发展思路,能否为企业规划清晰的发展愿景,能否清醒地认识自己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企业各层的失败投机行为,说到底都是“走直线”的表现,都是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花费最小的代价见到效果。有些投机者深知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眼前度过难关不得不进行投机。这种情况的投机往往不是人的素质问题,而是制度导致的。要避免投机行为,企业需要合理设计各层管理制度、考核体系和激励制度,引导企业的各级人员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做决策。有些投机行为则是因为企业的决策层对企业的优势、市场机会没有准确的把握,以至于无法认清企业正确的定位,在涉及企业战略的问题上没有清晰的思路,这种情况则是比较危险的,如果不迅速理清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