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释放压力缓解心灵的危机感(第2页)
不能即时改变的事,你再怎么担心忧虑也只是空想而已,事情并不能马上解决;你应该试着一件一件慢慢来,全心全意把眼前的这件事做好。
人生在世,本来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当你学会调整自己,让压力一点一滴而来时,你会发现,压力反而是一种动力,只要你按部就班,它就会不断推动着你努力前进。
学会减压,适时调适自己
一批应届毕业生到国家某部实习参观,部里秘书给他们倒水时,22个同学中21个表情木然,一句普通的客气话都没有,有的还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等到部长来看望,并亲自送给部里印的纪念手册时,这21个同学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弄得尴尬的部长“脸色越来越难看”。
唯独林晖与他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当部长快要没耐心的时候,又是林晖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后来部里点名要林晖,连林晖自己都觉得偶然。但偶然背后有必然。这个必然恰恰是他不经意表现出来的礼貌素养。
世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不小心就打败了自己,这个敌人就不堪一击。思想道德的修养,可是需要一辈子注意、培养的。
激烈的竞争,生活节奏过快,精神压力过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逃避的。
北京某广告公司设计师王某说,干这行的谁不是身心疲惫?她到公司两年,几乎每天加班,每天早晨不想起床,下了班瘫坐在电视机前,看不进去书,不愿听电话,不去做运动,不愿见朋友,没有时间与爱人交流,能不像抑郁者吗?“很多时候,我想抗议,我宁愿少拿一点钱,让自己有点私人空间,享受家庭的时光,我不觉得工作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可是没有人这么想。大家都拼命干活,拼命挣钱,社会的评价标准难道是挣钱的多少吗?”
备受瞩目的IT界人士更让人担忧。这个行业人员的年轻化和竞争的残酷性都是最突出的,但现在整个社会都是技术至上论,对社会的了解,对自身的了解都被忽略了。
自“二战”以来,患忧郁症的人数已经翻了一倍;在美国,有500万人服用抗忧郁药,每年自杀人数是30万。但是这个像流感一样不时发作的疾病,为什么会如此频繁地光顾这个时代?
社会转型期人们对精神和物质追求的严重失衡,是导致诸多精神问题的根源。物极必反,人是精神实体的人,如果长期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问题就会出来。抑郁症其实不可怕,“抑郁”是人类正常情绪的一种,如果有强大的爱的力量支撑,完全可以走出来。这个爱包含着对自己的尊重和对外在世界的关爱。
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误区:认为不遗余力地拼命工作才是值得尊敬和有价值的,但很多人成功了,也感到自己枯竭了。为什么?所以,真正成熟的人懂得调适自己,劳逸结合,会宣泄、会娱乐,不迫使自己追求超乎能力的目标。
走进压力的负面
高压力和快节奏的商业社会,造成的情绪和压力的负面是巨大的。
从国外归来的张女士在一家外企工作,因为有很高的学历和从业的经历,所以进入外企后不久就由一般干部升至经理。按说职位很高,薪水也很丰厚,但是张女士却烦恼不已。原来,做了经理后,她每天要从早上9点工作到夜里11点,并且周六周日也不能休息。渐渐地,张女士开始讨厌上班,但是为了生计,她还得强迫自己去。日子久了,张女士怀念起在国外的时光。那时,她虽然只是普通员工,但是天天能早早下班和家人一起去海边散步,每逢休假还能去旅游……最终,张女士患上了抑郁症。
39岁的何先生近来觉得自己的生活真是不顺心。他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凭着吃苦耐劳、勤奋敬业,升为部门经理。但是,自从升职后,吴先生明显感到在工作时总是精力不够,时间一长就觉得很累,而且注意力也无法集中,为此,还险些出了差错。不久前,老总找他谈话,明确告诉他如果他再不调整好状态,就由比他年轻的小王接替他的职位。此后,何先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但是,个中的失落感和郁闷感惟有自知。
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充满压力的时代。学生有课业升学的压力;工人有下岗再就业的压力;公务员有优胜劣汰的压力;商家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就连退了休的人也有压力,有孤独的压力,有疾病的压力。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压力,是由于一个人的某些需要、欲求、愿望遇到障碍和干扰,从而引发出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反应。压力如同“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压力就是蜜糖;如果把压力憋在心里,让它无休止地折磨自己,那就是砒霜。
适度的压力,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收到比一般情况下还要好的功效。美国曾有一位旅行者在乡间旅行时,突遇泥石流,情急之下,他的奔跑速度居然打破了世界纪录,有他的朋友为他摄的录像带为证。一位英国冒险家在旅行途中遭遇地震,被埋在混凝土中,他竟将一块半吨重的混凝土移开。有关专家经过研究认为,在人体内潜藏着一种平常表现不出来的智慧和力量。正常状态下,人的大脑只有10%左右的能力在起作用,而另外90%左右的能力都被储备起来。人们遇到危难之时,被储存的智慧和力量就会集中释放出来拯救生命,瞬间就可完成平时无法完成的大强度的工作。
压力过大,直接威胁着人的身体健康。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紧密相连,神经系统一旦受到严重的冲击,首先会造成免疫系统的破坏,以致会导致疾病产生。
压力如同“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压力就是蜜糖;如果把压力憋在心里,让它无休止地折磨自己,那就是砒霜。
负重而行是必然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扔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感觉到了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世界上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于是那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种负重吗?”
哲人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芽”
那人不语。
哲人曾说过:当感到沉重时,也许你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背的篓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重多了。
人生路坎坷的时日居多,升学、工作、晋级、成家哪一个环节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大部分时间人在负重而行,领导同事的误会、工作上的摩擦、生活上的不如意都是令人难过的源泉,这时候,人就得有负重而行的心理承受力,否则不够宽容,不够豁达,不会变通,最终会把自己逼入死角。
负重而行当然是一种痛苦,但没有负重而行就不可能体会无重的轻松惬意,没有负重而行,也就无所谓责任,从而也就无所谓克难而竞的成就,当然也就不会体验到上了坡后那种如释重负的快感了。没有负重的生命是不完整的生命,没有负过重的人生是不圆满的人生。
每个人都不知道未来怎样。但我们不应该想生活怎样,应该多想想怎样生活。还是维持那颗平常心比较好,平淡的生活同样精彩。在平淡中品味出快乐才是真正的丰富。
人生这么短,何必要让自己在名利之中折腾呢?攀比只会产生烦恼。开奔驰的固然威风潇洒;并肩漫步又另有一番幸福甜蜜。怎么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家?不是豪华洋房,昂贵花苑;而是两个人共同建筑,共同守护的“城堡”!我们这座城堡,牵着手才能找到,就算没有人看好,幸福是因为互相依靠。“城堡”的大小不在于它的实际面积,而在于两人心里的感觉。感情这个地基打得越牢固,日久你就会感到它的“宏伟”。
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缓解压力,以下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