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活感知让心灵重新认识世界(第2页)
但是每次她都是偷听,几句激动人心的话很难阻止别人的冷眼对她的袭击: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
她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量的积累最终引起了质的变化:有一次,她听入迷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卑和胆怯,直到教堂的钟声清脆地敲响,她才惊醒过来,可是已经来不及抢先“逃”走了。
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朝门外移动……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去,此人正是牧师。
牧师温和地问:“你是谁家的孩子?”
这是她10多年来最害怕听到的话。这句话就像一支通红的烙铁,直直地戳在小芳的流着血的幼小的心灵上。
牧师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小芳:教堂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小芳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完全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里噙着的泪水快要掉下来。
这个牧师是一个大好人,他的脸上立即浮起慈祥的笑容,说:“噢——我知道了,我已经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了——你是上帝的孩子。”
他抚摸着小芳的头,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演说:
“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多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现在就做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充满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
“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积极乐观地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牧师话音一落,教堂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些上帝的孩子们没有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就是歉意,就是承认,就是欢迎!
整整13年了,压抑在小芳心灵上的陈年冰封被“博爱”瞬间融化……她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怒哀乐,眼泪夺眶而出。
小芳的心态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0岁那年,她当选美国田纳西州州长;届满卸任之后,弃政从商,成为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
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巅峰》,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过去不等于未来!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它能穿越一切障碍,打破世俗的观念,让每一个人走出阴影,走进阳光。
传递爱的阳光
威尔·罗吉士是非常著名的幽默大师,他整天都是快乐的——即使在他失去什么东西的时候。这一方面得益于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得与失。
1898年冬天,威尔·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
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被农夫杀死。依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这样做。
罗吉士知道这件事后,起初非常生气,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理论。
此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一半,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
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罗吉士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五个瘦得像猴子的孩子。
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
罗吉士本想开口与农夫理论,忽然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
农夫完全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
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
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看起来似乎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
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转天再回去,于是罗吉士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富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
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罗吉士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
罗吉士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啊!因为,我得到了一点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是很容易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