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Part6好口才需要灵活的心眼(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某日,王薇和两位上司到委托设计的客户那里,对方除负责的一位董事外,还有两位部长出席。当天是第一次见面,目的是打探客户的意向。

双方在会客室交换名片。这时,一位部长的名片夹里有样东西掉在桌上。王薇的视线立即扫过去,其他人的视线也跟上去。

突然,那位部长发出一声“啊”的惊呼,一副狼狈的样子,其他的人也屏息噤声。原来掉在桌子上的东西,是一张美女裸照。

那位部长慌慌张张地捡起来,然后战战兢兢地窥伺董事和对方的脸色。

“哈哈,没看到,没看到。”王薇面带微笑地说。之后,商讨就在笑声和亲密感中进行。

尽管王薇的胡话没谁会相信,可在当时的情形下,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照顾别人的名声和面子,撒点谎,说点胡话,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方还会非常感谢自己。看来,帮他人打圆场绝不是件坏事。

遇到尴尬情况,应尽力以新话题、新内容引申转移,千万别拘泥于一头,执著不放,弄得僵持不下,进而陷入更为难堪的僵局。

贺馨刚刚从理发小工升为初级理发师,第一天正式上岗。她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长了。”贺馨不语。

店经理听了,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贺馨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了。”

贺馨一惊。店经理马上解围,笑着说道:“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贺馨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交钱边嘟嚷:“剪个头花这么长的时间。”贺馨无语。店经理马上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贺馨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付款边埋怨:“用的时间太短了,20分钟就完事了。”贺馨心中慌张,不知所措。店经理马上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一个人要想替别人打圆场,必须学会变得老练聪明。与此同时,应变能力也反映着一个人的机智和修养。只有处世功底深厚的人才有可能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化险为夷,化拙为巧,使自己摆脱尴尬境地,并在交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保持高度的冷静,使自己不失态。如果你不冷静,情绪过分紧张或者激动,很可能应付不了这个局面。接下来或者承认事实,或者愤怒争辩,拼命否认,很可能当时就不欢而散。但是如果你很冷静,可能会很快找出理由,比如因价格低不保证退换维修,某一方面没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货期限、质量保险等方面有不同。

其次,“打圆场”要善用“吉言”。以“动听”的话语来打动顾客,求得顾客的欢喜,是店经理成功“解围”的首要诀窍。“吉言顺耳”,爱听“吉言”几乎是人们共有的一种心理。上例中店经理巧妙地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在顾客抱怨时,有针对性地择用其易于接受的话语来博得对方的欢喜。这样,顾客的抱怨消释了,先前不快的心理得到“吉言”的“慰抚”,“欣喜而去”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最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打圆场”,淡化和消解矛盾,给自己和对方找台阶下,使气氛由紧张变为轻松,由尴尬变为自然。在很多时候,替别人解围比自己掩饰更重要,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下了余地。

帮别人打圆场,无疑是为自己网罗人缘的最好方法,但必须时刻记得,“打圆场”不是不着边际的奉承,也不是油腔滑调的诡辩,而要注意方式方法,只有适时适度地帮助别人打圆场,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学会沉默,不战而胜

大部分女人是感性的,所以也就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女人天生的好奇心也会让自己什么事情都问个明白,讲个清楚。如果一个女人整日喋喋不休,男人就会厌烦。因此,女人在掌握表达技巧的同时,还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有时无声胜有声。

有位著名的女谈判专家替她的邻居与保险公司交涉赔偿事宜。

理赔员先发表了意见:“女士,我知道你是谈判专家,一向都是针对巨额款项谈判,恐怕我无法承受你的要价,我们公司若是只出100美元的赔偿金,你觉得如何?”

女谈判专家表情严肃地沉默着。根据以往经验,不论对方提出的条件如何,都应表示出不满意,此时,沉默就派上用场。因为,当对方提出第一个条件后,总是暗示着可以提出第二个、第三个……

理赔员果然沉不住气了:“抱歉,请勿介意我刚才的提议,再加一些,200美元如何?”

良久的沉默后,女谈判专家开腔了:“抱歉,无法接受。”

理赔员继续说:“好吧,那么300美元如何?”

女谈判专家过了一会儿,才说道:“300美元?嗯……我不知道。”

理赔员显得有点慌了,他说:“好吧,400美元。”

又是踌躇了好一阵子,女谈判专家才缓缓说道:“400美元?嗯……我不知道。”“那就赔500美元吧!”

就这样,女谈判专家只是重复着她良久的沉默,重复着她的痛苦表情,重复着说不厌的那句缓慢的话。最后,这件理赔案终于以500美元达成协议,而邻居原本只希望能要到300美元!

还有一位经营印刷业的台湾女老板,在经营了多年之后萌发了退休的念头。她原来从美国购进了一批印刷机器,经过几年使用,扣除磨损费应该还有250万美元的价值。她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这批机器的时候,价格一定不能低于250万美元。有一个买主在谈判的时候,针对这批机器的各种问题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这让这位女老板十分恼火,但是,在她刚要发作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250万美元的底价,又冷静下来,一言不发地看着那个人继续滔滔不绝地说话。最后,那人没有了说话的气力,突然蹦出一句:“嘿,大姐,我看你这批机器我最多能给你350万美元,再多我们可真是不要了。”于是,这位女老板很幸运地比计划多赚了100万美元。

沉默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无声效应”呢?因为沉默所表达的意义是丰富多彩的,它以言语形式上的最小值换来了最大意义的交流。沉默既可以是无言的赞许,也可以是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欣然默认,也可以是保留观点;既可以是威严的震慑,也可以是心虚的流露;既可以是毫无主见、附和众议的表示,也可以是决心已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标志。当然,在一定的语境中,沉默的语义是明确的,就像乐曲中的休止符一样,它不仅是声音的空白,更是内容的延伸与升华,是对有声语的补充。

与人相处时,特别是遇到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时,适时的沉默,并不意味着胆怯、畏缩和无能,反而意味着理解、宽容和尊敬,更容易起到沟通感情和解决问题的作用。如在与人交谈时,适时的沉默与作曲家认为两音符之间的空白与音符本身同样重要的道理是一样的。适时的沉默,既能体现出人的学识修养,也能避免说出效果不够理想的言语——言多必失。当然,我们并不是主张回到那种“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那是对人们心灵的严重压抑。而是认为:适时沉默能使说话者变得冷静,肩部和嘴部的肌肉放松,会更加心平气和,语言流畅,是一种明智的行为。

所以,女人要学会适当地保持沉默,这也就找到了摆脱烦恼的最好方法。许多时候,女人的沉默往往会给你带来益处。在某些场合,沉默不语可以避免失言。许多人在缺乏自信或极力表现得礼貌时,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不恰当的话给自己带来麻烦。

研究谈话节奏的学者们认识到,有张有弛的谈话在人际交往中至为重要。《谈话的艺术》的作者、心理学教授格瑞德·古德罗解释说:“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