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倍感欣慰(第1页)
“龙口粉丝那么有名,当然晓得啦。”
村民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对于著名的农产品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彭明俊提出的这个问题自然也难不倒大家。
“为什么龙口粉丝那么有名,就是因为当地有这样的土质和气候,又有这样的传统制作工艺。这样地方特产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那么我们黄岭为什么不能到时候也申请黄岭粉条国家地理标识呢。”
龙口粉丝虽然是绿豆做成的粉丝,但因为,气候四季分明,风力适中,气温适宜,空气湿度较低,日照时间长,微生物体系独特,非常适合绿豆生长和龙口粉丝生产。
正是因为有如此优良的品质,才会在当地严格划分产地,从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认证。
彭明俊之所以举这样的例子,那便是要利用农产品的相似性来博得村民们的认同。
因为这样类似的产品实施起来有个极大的参照,能够避免走许多的弯路,并且做得好的方面可以完全借鉴和复制。
不得不说彭明俊是在为黄岭村的皮粉项目做长远规划,并且是实实在在能够落地实施的,村民心中已然能够真切的感受到。
看起来彭明俊的这个话似乎是在画饼,又似乎并非遥不可及,并且说得又非常有道理,使得村民们开始有些动摇并渐渐认同起来。
这个时候,整个村委会的会议室有些沉默了,大家似乎都在默默地回味和思索着彭明俊的这些话。
“怎么?老郑你怎么不说话?”
彭明俊见这样的情形,明白自已的话起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干脆点名要郑守仁说话。
他知道郑守仁在村里的威望很大,只要他认同后面的事情就很好办了。
“这个事情也不是不可以办,但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启动资金,钱从哪里来?二个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带领大家一起搞?三个是销路怎么打开?四个就是生产场地?这些都是大问题,不搞清楚明白糊里糊涂就上,只怕又会搞成猕猴桃那样的烂摊子。”
显然彭明俊的话让郑守仁有些动心,但摆在面前的确实有很多的问题,如果不一一解决的话,哪一个都会随时成为一颗雷从而使得项目爆掉。
他带着村民吃过猕猴桃种植的亏,自然会比之前更为谨慎。
“启动资金这个问题我等下最后再谈。至于什么形式,我觉得以工厂化和公司化的形式,统一按价格收购村民自产的黄岭红薯,并且严格只收本地的富硒红薯,手工制作按产业工人的工钱来结算人工。销路我会带人去巴州和省城楚州去跑,定位主要是超市和大市场。至于场地,村小学合并之后一直没用,两排教室用一排就够了。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同?这是我写的方案,大家传阅一下。”
对于郑守仁说的这些问题,彭明俊早就已经充分的考虑过,才有了如此从容的应对。
众人传阅着彭明俊的项目方案,内容非常详细,可以说基本上该考虑的都考虑到位了。
郑守仁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竟然也不自觉的点着头,似乎非常认可的样子。
在他看来,这份方案足以看得出这位年轻副镇长的良苦用心,也看得出比之前的吴镇长在能力上要高出不少。
“彭镇长,你说的这些如果真的能实施,那还是非常的好,只是钱从哪里来呢?”
郑守仁虽然已经很认同,但启动资金对于村民而言才是最大的难题。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黄岭村种植猕猴桃是为了什么?”
彭明俊刻意没有在方案里面写资金的来源情况,也就是为现在埋下的伏笔。